介入
學習緩慢者可以經由以下幾種策略,來協助他們建立課業的基礎。
1.主動與具體的指導
2.活用課程(Generalization Activity)
3.高等的組織技巧
4.加強學習效率
5.提升學習意願
學校的心理醫生可以一同協助老師,幫助學生開發以上的策略。
具體化的教學
聰明的學生在抽象的閱讀與教學下,就可以學得很好。但是學習緩慢者對於抽象概念的吸收是有困難的。他們在主動具體的教學中,學得比較好 ─ "看到、感覺到、摸到、做到"。嘗試做看看、實驗室教學、演出文學作品,這樣的活動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重覆學習與不斷練習單一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學習基本的時間管理。
活用課程
不會活用所學,是學習緩慢者最大的特徵。雖然就記憶能力,他們並不比一般學生差,然而,因為老師的教學通常是教授一些大方向的概念或是應用的規則,然後預期學生會在新的情境中活用,而不需要太多的指導。但是,學習緩慢者知道老師所教的概念規則,然而卻不知道何時何地該如何應用這些概念。因此,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直接教授在各種情況(時、地)下所需要的各種不同的技巧和方法。例如:當大部分的學生學會1+1 = 2,很快的。他們就會應用,進而知道 1+2=3,而不需經過特別的指導。然而,因為學習緩慢者的活用能力不足,因此,對這些學生 1+2=3, 是必須再教過一遍的。
組織技巧
把已經學過的東西跟不一樣的新的情境連結起來,有助於歸納的能力(generalization)。而且,嘗試著把新的資訊和之前所學的擺在一起比較,可以增加功能性的記憶(funtional retention),對於學習緩慢者學習新的課程,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回顧之前所學過相關的課程,然後,老師可以直接明白的將新舊課程連結起來。
加強學習效率
所謂學習緩慢者,一般認為這些臨界智能的學生,一定學得比同儕慢,這倒不一定完全正確。有著臨界智能的學生,對於單一事實(discrete fact)的學習,幾乎與同儕相當。因為,在記憶方面,他們的能力跟一般人是差不多的。然而,因為歸納能力的不足,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完全掌握並應用所學。他們比一般的學生需要學習更多的單一事實(discrete fact)(示例),才能建立概念。因此,加強學習效率,老師有機會可以拉近這些臨界智能學生與一般學生的課業差距,教學步調是很重要的,大部分的人誤以為學習緩慢者需要比較慢的教學步調,但是,越慢的步調,讓學習緩慢者學得更慢了。有著臨界智能的學生,需要的是與一般學生相同的學習時間中,更多練習的機會。一間適當步調的教室,需要良好的配置。一位對快速完成課業有高度期待的老師,使用電腦輔助教學,這樣的環境,可以讓學習緩慢者學習更多的示例,進而建立概念。電腦輔助教學,讓這樣的學習自動化進而使得學習更順暢。
提升學習意願
臨界智能的學生剛入學時,學習意願並沒有問題,只是當他們長大後,初期的努力,換來的卻是課業的失敗與挫折,經過多年以後,這些累積下來的失敗與挫折,讓他們停止嘗試,他們低落的學習意願,是經驗中學習來的。那些放棄努力學習的學生會被處罰,因為他們被認定是努力不夠。這樣一來,學校反而變成對學生有害(因為錯誤的認定),久而久之,就演變成曠課、逃學,甚至於中輟。
加強學習意願,可以讓學習緩慢者對課業保持興趣,這是需要老師經常獎勵學生的努力,而不是只獎勵學業的成就。雖然學生與老師都肯定努力的價值,但是對於這些努力卻得不到學業成就的學生而言,努力的價值似乎不是那麼清楚。將學習與真實生活經驗連結起來,可以讓學生看到實際學習的好處,這對提升學習意願是有很大的幫助。另外,讓學生當小老師,對青春期的學生來說,他們比較容易接受同儕的鼓勵。
交友與情
因為學習緩慢者長期在課業間掙扎,他們通常對自我認同比較低,與學校環境的互動也比較差,因此,是產生行為和心理方面問題的高危險群。鼓勵學習緩慢者,嘗試各種不同的活動並找出學生的強項,是有其必要的。讓學習緩慢者與同儕一起做一些他們擅長的活動,能夠使他們積極的參與學校的活動,對於學習緩慢者,是意義重大的。
Download PLFeb10_StudentServ.pdf <---這是原文
Download SL01B.txt <--- 這是中文翻譯使用滑鼠右鍵下載(BIG5編碼)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