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灣氣候變的遷顯著現象
(一)去年11月1日象神颱風過境,帶來北部2百年來最大水災。在淡水創下單日最高降雨記錄387公釐;北部山區有3個觀測站累計雨量突破800公釐;基隆地區降雨量最高答759公釐;五堵三日總降雨量752公釐達到150年的降雨頻率;東部的台東及花蓮降雨也都超過600公釐;鄰近基隆的火燒寮地表逕流量超過 2百年洪水頻率;翡翠水庫進水量也打破歷年記錄。由於北部山區累計雨量普遍超過500公釐,造成五堵水位達7.62公尺,較平常水位高出4.2公尺,終造成大台北地區水氾成災。
(二) 今年7月11日,潭美颱風為南台灣地區帶來了一場超級的豪雨,大高雄地區的連續降雨量打破2百年暴雨頻率3百公釐雨量的紀錄,高雄市的累積總降雨量超過5百公釐,也為40年來最高單日降雨量。
(三) 今年7月30日,桃芝颱風又在花蓮及南投帶來另一次災難性的降雨,花蓮地區3小時下了將近5百公釐雨量,南投縣累計雨量近七7百公釐,加上九二一震災所造成的地表損傷,引爆嚴重的土石流災情,可能將造成歷年來第二高的風災死亡人數。
(四)三次天災,已分別重創了台灣的北、中、南部。短短一年內出現三次破記錄的水患,並不是偶然。過去氣象局觀測資料即顯示,台灣地區每年總降雨量沒有明顯變化,但是降雨總時數明顯減少,顯現降雨強度逐漸增強。在降雨強度提高的情況下,不斷破記錄的單次降雨量,對環境的衝擊強度提高,成災的機率自然大為增加。另一方面,因為降雨量集中在某些時段,意謂著往後乾旱發生的機會也將提高,也對未來供水問題埋下了不定時炸彈。
(五)氣候暖化可能使環境中過敏原(如真菌和花粉)的濃度上升,造成過敏患者增加。調查發現台灣地區孩童患氣喘的比比例已由1974年的1.3%上升至1985年的5.08%、1991年的5.8%及1994年的10.79%。<---去研究 別用可能!
(六 台灣之登革熱病例以往皆發生於中南部及夏秋兩季,由於氣候暖化,不但發病地區擴張到北部,且時間性之分佈延長,更有於12月發生之病例。
(七) 1998年因為氣候變遷引起黑潮支流的暖水阻止大陸沿岸流南下,烏魚無法南下產卵,造成烏魚漁獲量僅16萬尾,是平常的九分之一至十八分之一。
(八) 1999年因為反聖嬰氣象現象發生,鮪魚漁場朝西太平洋集中,使我國鮪魚產量大增,反而導至魚價下
...
Chu-Sir觀點 : 只要看到平均數這幾個字 我就有火 這個以電腦模型來研究天氣的時代還在用100年前的說法真是夠了 你應該說的是天氣模型的變化為何 將來預測的模型為何 不要以全球 應該以台灣為主 就像最近的天氣五月了早上氣溫21度 別老是說北方乾冷空氣下降 廢話! 這只是第一個為什麼 還要繼續問 為什麼會這樣 請問5次 拜託!
另外別老是用可能 請去調查一下 給我數據數據....
哪邊來的研究員ㄚ 新聞系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