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psk12.net/departments/specialed/slowlearner.htm Suffolk Public Schools 學習緩慢者 何謂學習緩慢者 學習緩慢者對於教育人員而言,應該是最大的挑戰了。他們的學業成績不佳,但卻又不屬於特殊教育能夠協助的一群。 有著"臨界智能不足(borderline interllectual functioning"智商約在70至85之間,伴隨著學業低成就,他們無法進入智能不足的特殊學校, 因為他們的智力測驗分數過高, 而且學業成就與其智力表現上並不符合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的規範,因此無法接受學習障礙的服務,這些孩子就是所謂的「學習緩慢者」。 正確的來說,學習緩慢者並不是一個診斷的分類, 他只是用來描述一群可以學習學校的課程,但是在學習速度、深度上的表現,比一般同儕要來的差,不幸的是這樣不佳的表現是會不斷的累積,雖然他們的表現是符合其智力程度,但是學習緩慢者的學業成績,實在是比同儕落差太多了。 這些學生對於教育工作者是很大的挑戰, 因為這群學生人數眾多,無法接受到所需的教育服務,而落入教育體系的陷阱中,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有多少學習緩慢者 這樣的人約占人口的14.1% ,比所有的學習障礙、智能障礙與自閉症的總和還要多, 這龐大的數量早在幾年前的研究中,就已經呈現出來了。 研究中顯示,在1997年到2001年的4年間, 有66%的智能障礙入學申請學生, 因為不符合資格而無法入學, 這些都可能是學習緩慢者, 更具體的來說, 1104名入學申請學生中, 共有729位學生不符合資格,無法接受特教服務,成為潛在的學習緩慢者, 這些資料暗示著平均每年約有182位學生,因資格不符,無法進入特殊學校, 這些人比進入特殊學校的學生還要多。 為何他們需要關注 除了他們的人數眾多外, 還有社會上的(Social implication)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多關心這群學生, 不只是因為學習緩慢者的學業成績不佳,以及高輟學率,他們還占了絕大多數的未婚媽媽、 違法藥物使用、 功能性文盲(functional illiterate)、 監禁、 失業、 未充分就業(underemployer)、 施暴者、 濫用酒精及幫派份子, 換句話說,學習緩慢者占了大部分的教育與社會問題人口。 如何幫助他們呢 雖然大部分的老師很關心這些學生,然而現實面是,這些學生早就被課業壓力與考試給搞得不知所措,加上越來越多困難的考試(high stake test),使學習緩慢者要順利通過考試,變得更加困難了。 另外,在師資培育的過程中,大部份的老師可能也沒上過如何教育學習緩慢者的課程, 市面上也很少有關學習緩慢者的書籍、研究和訓練課程, 而且似乎也沒有任何創新的教學計畫可提供給學習緩慢者, 但無論如何,因為有這麼多的學習緩慢者學生,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他們的身上, 這篇網頁將會提供教師們更多資訊,來了解學習緩慢者並提供一些被證實且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習緩慢者。 學習緩慢者的學習特徵 一般來說,學習緩慢者在不同的年紀,會有以下部分或是全部的特徵 1.學習緩慢者通常與同儕互動表現的比較幼稚,而且與同儕關係不佳。 2.他們無法處理複雜的問題。 3.他們的推理能力很慢,因此學習新的概念會有困難。 4.大部分的作業,他們都做得很慢。 5.他們對動手實作的課程,會做得比較好。例如:實驗、操作、活動等相關課程。 6.他們無法將所學的技巧轉換到不同的領域。 7.他們沒有時間觀念, 活在當下,不會管理時間和做長期的計劃,注意力短暫且專注力不夠。 8.他們不太會執行多步驟的指令。 9.他們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熟練一樣技巧,甚至於有些技巧是學不來的。 10.他們的組織能力差。 11.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不佳。 12.他們不太會表現自我 (有些笨拙)。 13.他們的思考是具象的, 對於抽象思考是有困難的。 14.他們很難理解那些超出自己直接經驗(immediate experience)的事物。他們的思考方式必須與先前的經驗相連結。 15.如果他們能夠看到、摸到及操作,他們會學得更好。 16.他們能夠學會學科上陳述的事實,但是卻不會應用在不同的情境上。 學習緩慢者的學習策略 雖然學習緩慢者不符合就讀特殊教育的班級,但是,特教老師的教學卻很適合學習緩慢者的學習。以下是一些給學習緩慢者的教學策略建議: 1.提供安靜的隔離的空間, 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2.強調學生的優勢,頻繁的、大量的使用讚美,藉以強化信心(reinforcement)。 3.把課程拆成小部分, 把作業時間分割成小部分(分段練習),而不是集中長時間的作業。 4.閱讀對學習緩慢者一般來說都有困難, 因此無需透過閱讀的課程,他們會學得比較好。 5.因為他們的注意力時間短暫,也比較不容易抓到重點, 因此課程必須解釋的比較簡單,以不同的方式解釋多次,且需要不斷的複習。 6.因為他們比較不容易自己找到學習的方法, 因此必須有更多的指導與監督。 7.提供多元的學習方法, 例如:活動、 遊戲 、猜謎等等。 8.教導一些讓他們有成功學習的課程,太簡單或是太難都不適合。 (一般學生所學的簡單概念,對學習緩慢者不一定是真正的簡單。 例如0,進位的概念 朱) 9.讓學習變得有趣並且自在,老師正面的態度很重要。 10.為了學習新的概念,學習緩慢者需要更多的時間、 更多的練習,以及老師更多的協助,才有機會成功。 11.不要教導只是背誦或是沒有意義關連的課程。 12.使用的教材與語言用詞,必須是學習緩慢者能夠理解的。 13.放慢課業的進度, 較短的授課時間與較少的功課(?) 較能達到教學成效。 14.學校內或是家庭作業,應該在30分鐘內可以完成。 15.強調自我學習(Learning)與反覆的練習(repetition)。 16.提供多元的評量方式,讓他們展現所學。 17.提供機會給學生,在實際生活或是模擬情境中練習,或是透過實驗學習新的概念。 18.提供機會,在有人指導之下,練習剛學會的技巧。 19.使用群體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有文獻提到,學習緩慢者在同儕的認同鼓勵中學習,比老師的認同與鼓勵來的有效果(more motivate),他們也比較喜歡在強調群體合作學習的環境中學習。 20.使用注意力與記憶技巧, 例如:反覆練習、 視覺輔助教具、 錄音帶及同學間或是老師的暗示。 21.使用電腦輔助教學系統來加強練習,但是表達方式最好是能吸引人的。 22.(建立)學習夥伴 Learning Buddies, 可能是家教或是家庭成員 ,幫助他們學習。 給家長的建議 1.跟孩子溝通,鼓勵孩子與你聊天,問他們學校發生的事、今天最棒的事是什麼、問他們有關所看的電視節目、談談他們聽到的、做的事與計畫要做的事。 2.複習今天所學的,學習緩慢者需要不斷重複學習。 3.提供具體的活動而不是抽象的(?那該如何學習抽象思考) 4.使用簡短的指令並要孩子重複你的指令。 5.以身示範閱讀。父母要建立閱讀的模範,念書給孩子聽或要孩子念給你聽。 6.親師合作,加強孩子在學校比較弱的科目。 7.強調這類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 其他的輔助教具 1.可重複使用的提示膠帶 多數是螢光色, 可以用來標示方向、 還沒學的字彙、 問題的答案。 2.Wkki Stix 創意鼻涕 含有蠟的毛根, 很容易可以黏在一起, 可以用來做出形狀、 符號 、字母、 數字, 在海報上框出重要的字, 當成書籤, 框出一個範圍, 在海報上畫線 (www.google.com wkki stix) 3.小手電筒 用來協助學生保持注意力, 當念長篇幅的文章時, 讓學生按照燈光的指示念出文字並且注意所念的文字, 也可以用來標示文章中重要的關鍵字與指導作業的順序。 4.Hot Cover, use like 1 5.Content Puzzles 使用5x8的卡片, 用來引學生注意並且複習所學的課業, 左邊寫上要學習的事物,例如單字, 右邊寫上關於事物的定義,例如單字的意義或是答案, 由中間切開但是切出一些特定的形狀, 把這些卡片放在桌上,讓學生找出對應的配對, 可以使用這些卡片來做以下的配對, 照片與標籤, 顏色與顏色名稱 ,形狀與形狀名稱, 州與州首府, 縮寫與完整的定義, 有顏色的資料卡也很適合。 6.Mix and Match Clothespins (衣夾) 提供很強烈的觸覺感受,讓學習抽象概念更具體。 將關鍵的內容貼在衣夾的後面,要學生將對應的關鍵字卡夾上去, 可以用在單字與意義 ,顏色與顏色名稱 ,形狀與形狀名稱 ,錢幣與錢幣價值, 加減乘除問題(?) 指針時鐘與數字時鐘。 7.Paint Bags 將1,1.5ounce的手指彩繪顏料放在一個透明夾鏈袋內, 學生可以使用袋內的顏料畫出字母形狀數字等, 可以在袋內放入兩個顏色會更有趣 ,這項技巧包含觸覺感受與視覺感受。 8.Fortune Teller 一種摺紙可以蓋住答案或是讓答案出現, 需要很多操作,提供學習緩慢者觸覺感受, 可以使用在很多主題上, 例如問題寫在有Q的卡片後面, 答案寫在有A的卡片後面, 可以用在分組學習上,很適合學習緩慢者。 9."Touch the Light Card" 將圖案畫在資料卡上, 然後沿著資料卡上的圖案,用針將框線打出一個一個可以透光的小洞, 這樣學生可以經由光線照射看到卡片的圖案, 也可以透過觸摸感覺到圖案。 10.Magic Cover 使用投影片蓋在書本上, 一方面可以蓋住使學生分心的內容或是比較困難不易學的內容, 一方面學生可以直接在書本上透過投影片來做練習, 例如做運算 ,找出相同的字母, 畫出重點, 用連線來連接關聯的關鍵字詞。 11.Dot-to-Dot Matching 連連看, 老師將問題寫在一邊用有顏色的點或是標記標示出來, 另一邊把答案標示出來, 然後請學生把對應的題目與答案連起來。 12.Question Cube 用一個方塊上面標示(是誰? 做什麼? 為什麼? 怎麼做? 在哪裡? 什麼時候?)等疑問詞 ,在閱讀時間時,同學要丟那個方塊,用出現的疑問詞來造出有關那段文章的問句 13.Tansition Wheel 類似紅綠燈, 只是做成圓形, 裡面那張紙分成三等份,劃上紅黃綠三個顏色, 外面那一張分成三等份後切下一等份, 將兩張紙釘在一起就變成一個可以轉的紅綠燈 ,老師可以使用這個燈號來讓同學知道自己現在該做什麼事, 例如紅色是停下來注意老師。 黃色是準備材料或是思考問題, 綠色是開始操作或作答。